节 日
2004-05-14 10:24


    中国法定节日有:新年(1月1日),全国放假一天;春节(农历新年),全国放假三天;国际劳动妇女节(3月8日);植树节(3月12日);国际劳动节(5月1日),全国放假一天;中国青年节(5月4日);国际儿童节(6月1日);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(8月1日);教师节(9月10日);国庆节(10月1日),全国放假二天。
   
    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等。此外,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,诸如傣族的泼水节、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、彝族的火把节、瑶族的达努节、白族的三月街、壮族的歌圩、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、苗族的跳花节等等。
   
    春  节  每年寒冬将尽,春天快要来临的时候,中国人民照例要隆重而热烈地庆祝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——春节。过去,春节被称为“新年”,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,这天是正月初一,为新一年的开头。1911年辛亥革命后,中国采用公历纪年,为和公历新年区别起见,农历新年便改称“春节”(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)。春节前一夜叫“除夕”,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,全家人欢聚一起,吃一顿丰盛的“年夜饭”;饭后,合家围坐欢叙或做游戏,许多人通宵不眠,称“守岁”。次日,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“拜年”,相互问候,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。春节期间,举办当地传统的文娱活动是必不可少的,以狮子舞、龙灯舞、划旱船、踩高跷最为普遍。
   
    元宵节  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,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。过元宵节,家家户户吃元宵(一种以糯米粉为皮,内裹果料糖馅的圆形食品),意在预祝全家团圆和睦。元宵节还有观灯的习俗,所以又称“灯节”。这一天,人们做出各种精美的彩灯,张挂街头、庭院;有的地方还举办猜灯谜晚会,将谜语贴在彩灯上,猜中者为优胜。
   
    清明节  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,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,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、悼念先烈的活动。清明时分,天气转暖,草木复萌,呼男唤女结伴到郊外踏青、放风筝、欣赏春光,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“踏青节”。
   
    端午节  一般认为,它是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。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,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,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,公元前278年秦兵攻破楚都郢之后,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;江边群众得知,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。从此,每年这一天,人们都在江河上划龙舟,以示悼念;同时,还用竹筒装米投入江河祭祀他。直到今日,民间还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(用竹叶包裹糯米做成)和举行划龙舟竞渡活动等习俗。
   
    中秋节  农历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,故名“中秋”。在古代,每年这天人们就用精制的月饼祭奉月神;祭奉之后,全家人分吃,表示合家团圆欢聚。这种风俗,一直流传到今天。在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下,家人坐在一起赏月,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,别具一番情趣。

   重阳节  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,又称“重九节”。九为阳数,二九即两阳相重,古人以此日为吉日。重阳节有登高、食糕、饮酒、赏菊等习俗。从80年代后期开始,重阳节又成为中国的敬老节。每年的这一天,全国各地都开展敬老活动,关心老年人生活,请老年人参加庆祝会,观看文艺演出等。

    

推荐给朋友:   
全文打印       打印文字稿